返回首页 >

病死率高达20%!“五一”出游谨防蜱虫叮咬,预防指南来了

2025-04-29 09:16   国家应急广播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原虫,并引发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Q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被叮咬后“四步走”

  拔:正确拔出蜱虫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清:彻底清洁伤口

  拔出蜱虫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避免感染。

  观:密切观察症状

  叮咬后两周内,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缺乏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存:保存蜱虫样本

  可以将拔出的蜱虫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若后续出现症状,可将其提供给医生或属地疾控机构,便于检测和诊断。

  预防蜱虫“五部曲”

  穿对衣

  勿在草地、灌木丛、森林等蜱类主要栖息地久留,尽量穿长袖衣裤、长袜,减少皮肤裸露。尽可能穿浅色衣物,便于发现蜱虫。

  喷对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