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鲁医健康说 | 生产性毒物损害健康 专家:六大途径可预防侵入人体

2025-04-29 16:02   海报新闻

  海报新网记者 孙海燕 济南报道

  4月29日上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专场。

  现场,有记者提问,生产性毒物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导致健康损伤的?如何预防生产性毒物导致的健康损伤?

  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研究员杨刚介绍,生产性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呼吸道吸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烟雾等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例如苯、溶剂汽油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工业重金属(铅、汞)蒸气等。

  消化道摄入。生产过程中将产生的有毒物质沾染在食品中,或者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工作后未洗手或更换工作服,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途径而进入消化道等。

  皮肤吸收。人体皮肤对外来化学物质具有屏障作用,但也有不少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特别是苯、二甲苯、苯胺和甲醛等有机溶剂,乐果、敌敌畏等农药,汞、铅等重金属物质等。这些毒物接触到眼睛、脸部及其他皮肤部位(特别是皮肤有病损的部位),可以导致各种皮肤炎症、过敏反应和其他急慢性毒性。部分毒物能够通过皮肤或黏膜被吸收入血液循环,进而被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机体健康损伤。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