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2025-04-30 11:29 中国新闻网
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我国大部分地区4-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人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在院子或社区里也会接触蜱。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但蜱传播的一些传染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病死风险较高。
经蜱传播的疾病早期常有类似症状,发热、发冷是最常见症状,其次是瘙痒、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等。
主要预防措施:
1.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易于发现与去除,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2.一旦发现有蜱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被叮咬后几周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