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行向未来,青年聚力勇担当 | 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胡新艳:让“增殖放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5-05-04 00:00 大众网

“有一次放流时,35度高温,室外整整忙碌了12小时,却还是咬牙完成了。”胡新艳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坚韧的光芒,“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不是诗和远方,而是风雨兼程与坚持不懈。”推广鱼苗计数器验收苗种技术,计数速度达到50万尾/每小时、精准度达98%以上,较传统称重法效率提升20倍,避免了沥水称重导致的苗种损伤,进一步提高苗种成活率。作为涉海行业不多见的女性工作者,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柔弱的外表下是坚定自信的灵魂。
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胡新艳毅然选择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这个看似“小众”的领域。“人们总是仰望星空,却很少俯视脚下的海洋;珍惜陆地上的生命,却常常忽视水下的呼吸。”她的声音坚定而温柔,“每一条鱼、每一株海草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守护它们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从实验室走向寻常巷陌的“布道者”
“真正的科学,应该从实验室走向街头,从论文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往往停留在专业围墙内,与普通人的生活宛如平行世界。胡新艳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鸿沟,大胆提出了“专业引领+大众参与”的创新理念。
“一颗水滴的力量有限,但汇聚成海洋便无坚不摧。”基于这一理念,她参与开发了“碧水责任·云放鱼”平台,让普通市民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参与生态保护。这一创新模式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认可,2022年被纳入全国“十四五”增殖放流工作指导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