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筝鸣时评丨潍坊:“五一”文旅市场的“流量收割”到“留量深耕”

2025-05-07 18:03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张秀全 于海亭

  当梁咏琪的《胆小鬼》在潍坊奥体公园响起时,数万名观众挥舞的荧光棒点亮了潍坊夜空;当游客身着汉服在沂山祀山大典体验“御祭官”时,古老礼仪与现代文旅完成了时空对话;当XR数字技术让千年风筝“飞”出博物馆时,传统文化与科技浪潮碰撞出璀璨火花……今年“五一”假期,潍坊文旅市场以313.54万人次接待量、2.17亿元营收的亮眼成绩单,向外界展示了一座城市如何通过“模式革新、场景重构、业态蝶变”,实现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消费强市的跨越式发展。

  模式之变:从“景点打卡”到“场景浸润”的升维竞争

  潍坊文旅市场的火爆,首先源于对“文旅消费新时代”的精准把握。当“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Z世代的消费新主张,潍坊敏锐捕捉到“演艺+文旅”的融合机遇。萧敬腾、苏有朋等引发的“回忆杀”,不仅是音乐盛宴,更成为城市文旅的超级入口。数据显示,演唱会期间全市74家酒店入住率同比提升23%,青州古城等周边景区客流量增长17%,印证了“以演带游”模式的强大引流效应。这种“文化IP+旅游服务”的创新组合,成功将瞬时流量转化为持续留量。

  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体验模式的迭代升级。红高粱影视城的NPC互动剧场、十笏园街区的“流动状元博物馆”,标志着潍坊文旅已突破传统观光模式,转向“沉浸式参与”。游客从“看客”变为“主角”,在角色扮演中重构旅行意义——正如与“铁匠兄弟”对话的游客所言:“这不是游览,而是进入另一个平行时空。”这种深度交互带来的情感共鸣,使文旅消费从“眼球经济”升华为“心灵经济”。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