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自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移风易俗的关键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兴福镇通过“宣、规、引、新”四字工作法,组建移风易俗宣讲队,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安柴村“幸福食堂”更成为文明新载体:新人诵读家训、金婚夫妇送祝福,既传递孝善文化,又为留守老人提供免费餐食,实现“一餐饭温暖一座村”。庞家镇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三级书记抓移风易俗”机制,形成制度合力,祁家村党支部书记祁光以身作则,其女儿与女婿“零彩礼婚嫁”的典型做法被美德山东栏目报道,播放量超10万+,用鲜活案例调动起群众践行文明新风、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博兴的实践表明,移风易俗并非简单的“破旧”,而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从“天价彩礼”到“零彩礼”倡导,从“流水席”到“一碗菜”,从“攀比风”到“积分制”,博兴以制度为纲、文化为魂、群众为本,让文明新风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这种“小切口推动大文明”的探索,不仅减轻了群众负担,更重塑了乡村精神内核,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文化动能。

责编:吕芳缘
审签:纪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