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善评|守正创新焕活力 山东手造绘就文化经济双赢新画卷

2025-05-16 16:19   海报新闻

  在“中国柳编之都”临沭县,一根杞柳串起三产融合的致富链。龙头企业搭建跨境电商独立站,运用VR技术打造“云上柳编博物馆”,客户可实时观看工匠编织过程并定制产品。当地开发的智能编织机器人使生产效率提升40%,柳编灯具、家具等高端产品利润率达传统产品的3倍。目前全县建成5G+物联网种植基地12万亩,开发柳编衍生品2000余种,带动20万农民人均增收2.3万元。这种“非遗技艺+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的新模式,让传统手造走出低附加值困境,2023年临沭柳编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

  匠心温度与民生需求呼应,乡村振兴激活新动能

  曲阜尼山脚下的“鲁班工坊”见证着手造技艺的惠民力量。当地整合木雕、鲁绣等27项非遗资源,打造“手艺人家”联合体,为留守妇女、残障人士提供订单式培训。残疾匠人制作的榫卯结构文创玩具,通过抖音直播单日销售额破百万;农村老人编织的艾草养生坐垫,成为社区养老机构的定制产品。这种“技艺传承+精准帮扶”模式,使全市手造产业带动4.2万困难群众就业,相关村镇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5%。在沂蒙山区,“手造驿站”已覆盖86%的行政村,成为集技艺传承、产品展销、文旅体验于一体的共富平台。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