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童梦护航队走进利津县
2025-07-22 09:22 海报新闻
7月18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童梦护航队走进利津县,在黄河岸边开启了一场以艾草文化与中医药实践为主题的研学之旅,通过实地观摩、动手体验与专业交流,深入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探寻 “百草之王” 的生长密码
实践队首站来到利津县黄河岸边的艾草种植基地。队员们漫步于郁郁葱葱的艾草田,近距离观察艾草的生长形态。基地技术员详细讲解了艾草的种植管理要点,包括土壤选择、灌溉频率、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经验,让队员们了解到看似普通的艾草背后,需要精细化的田间管理才能保证品质。
解密艾草的 “蜕变之旅”
在艾草加工车间,队员们的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进入艾草仓库,堆积整齐的陈艾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技术员解释,艾草收割后必须经过三年陈放,是因为新鲜艾草中含有挥发油等刺激性成分,久存后这些成分逐渐转化,药性更加温和,也更适合临床使用。同时,他还传授了辨别艾草陈放年份的技巧,如通过气味、颜色等特征进行判断。
在现场加工区,队员们直观看到了艾草到艾绒的 “蜕变” 过程。随着加工机器的运转,艾草经过反复捶打、筛选,逐渐变成细腻的艾绒。技术员演示了不同加工遍数的艾绒差异:加工遍数越多,艾绒纯度越高,燃烧时火力温和、穿透力强,但相应成本也更高;而加工遍数较少的艾绒,杂质较多,燃烧火力较猛,适用场景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