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进国博 | 袁世祥:千度窑火淬炼大美之器
2025-07-01 10:11 鲁中网
在展会现场,同样是琉璃与铁艺相结合的柿子树,也凭借金黄剔透的琉璃柿子与遒劲古朴的铁艺枝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此之前,总高5.8米、长5.15米、宽3.2米的琉璃柿子树曾多次亮相文博展会,名为“世世如意”的琉璃作品斩获中国美术金奖。这次将浓缩的柿子场景带进国博,也是不仅是金祥琉璃代表作的一次高光亮相,更是传统工艺与时代精神的奇妙碰撞。
“小炉匠”的成长史
胭脂红葫芦、琉璃游鱼、写意琉璃作品《融洽》,这三件展出的作品可以称之为袁世祥在不同阶段的代表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在琉璃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突破,如同坐标般标记着他艺术生涯的关键节点。
1984年,年仅18岁的袁世祥成为淄博工艺品一厂的一名“小炉匠”,师从王孝谦、郑子云这两位琉璃匠人。在厂里,他每日在烈火熔炉前苦学苦练,逐渐从“小炉匠”、工段长干到车间主任,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后来受到市场冲击,工厂逐渐走向摔落,袁世祥在家人的支持下建起了自己的琉璃厂,从事传统琉璃色料的复烧、美术琉璃工艺品的研发、试制工作。
2000年前后,金祥琉璃的外销订单不断。从搓花球,到各式各样的鱼,再到意式风格的禽鸟,袁世祥举一反三,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有新花样,一度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十几家厂竞争很激烈,但我们的产品就是卖得好。就因为我的抽象风格在行业内很独特,当时我们厂里的一些二级品都不允许出售,堆满仓库,就怕别人学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