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郑海荣院士深圳开讲: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变革和AI未来

2025-07-01 16:54   海报新闻

  郑院士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念驾驭飞龙的场景为引,生动阐释了脑机接口技术“读取”大脑神经信号并“写入”反馈指令以实现控制的核心原理。他指出,当前脑机接口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深入解析大脑的功能特征,尤其是与疾病相关的神经机制。例如,通过植入式装置,有望帮助中风患者或失明人士重建因疾病受损的运动或感觉功能——这正是BC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关键应用方向。

  郑院士进一步强调,脑机接口技术的下一代突破,不仅依赖于新型电极材料和器件的开发,更需在以下关键领域取得进展:包括跨尺度神经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复杂神经信息的精准解码与翻译技术;高效、安全的无创神经调控(即“写入”)技术。他预判,基于其解决重大临床需求的潜力,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将率先在医疗康复领域实现。

  临床应用:仍有距离待跨越

  近期,国内多个科研团队宣布脑机接口进入临床阶段,能够帮助患者重建肢体运动功能,并取得了积极进展。郑院士指出,当前脑机接口仍以科学研究为主,科学研究以原理验证和可行性探索为核心目标,要将脑机接口技术转化为安全、有效且可推广的临床诊疗方案,仍需克服重大技术挑战,并经历严格的临床验证过程,确保其对广泛患者群体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在全球范围内,最受瞩目的埃隆·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公司,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推进方面较为领先,已实现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打字以及玩马里奥赛车等复杂任务。然而,侵入式脑机接口是有创的,电极使用寿命有限,并且只能解读电极所接触脑区的信号。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