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充电宝新规实施后:透视充电宝禁令背后的安全逻辑与落地应对

2025-07-04 15:50   海报新闻

  “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民航局发布的一则新规让充电宝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则新规不能说是空穴来风。在民航局新规落地之前,高校禁用、大规模召回、3C认证批量撤销、共享充电宝市场受到波及,近一个月来,充电宝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蔓延……

  为何此次对可携带的充电宝做出要求?政策落地后施行如何?如何关切公众的“鼓与呼”?

  为何对可携带的充电宝做出要求?

  事实上,充电宝行业的抽检结果“不容乐观”。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移动电源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在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发现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占比达43.6%。

  当下,充电宝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和消费国,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0.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充电宝的应用场景范围之广以及鱼龙混杂的市场现状,已经对公众安全、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地步。

  早在2023年8月起,充电宝被纳入3C认证目录;2024年8月起,未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充电宝,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针对民航局为何发布有关“充电宝禁令”的紧急通知,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今年以来,全球民航发生多起由旅客携带充电宝引发的不安全事件;二是充电宝中含有的锂电池具有固有的危险性,三是电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如果这些质量不过关的充电宝被携带上飞机,将极大增加航空运输安全风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