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观平 | 三问尼山,让文明灯塔照亮前行正道
2025-07-09 06:41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打开文明之窗,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山东启动“齐鲁访学驻研计划”,今年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22名国际知名汉学家分别到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和孔子研究院驻研访学;文化产品“造船出海”,纪录片《孔子》《武梁祠》《微山湖》等,带着孔孟之乡的文明基因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今天的尼山,已是与世界相望的一扇窗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养分,齐鲁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画卷。
尼山有“镜鉴”。
一个多月前,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在济南启动。山东国际友城数量已经跃升至718对,覆盖全球107个国家。
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也是深化全球“朋友圈”的气度。
1922年,罗素访问中国之后,在《中西文明的对比》一文中提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今天,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在对自身文化的认知过程中,应该有一个“他者”如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参考系。
事实证明,只有从“远景思维的空间”出发,从“他者的外在的观点”出发,以不同文明为“镜鉴”,才会构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让文明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站在尼山看世界,文明百花园如此多姿;站在世界看尼山,“中国智慧”正熠熠生辉。

(四)
尼山论什么?全球文明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