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天“短三伏”会降低闷热程度吗?何时将最热?
2025-07-16 09:24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由此可见,2025年的三伏天属于“短三伏”,共计30天,因此今年的三伏天较往年少了10天,但这不意味着闷热程度会因此而降低。
南北方的伏天,体感一样吗?
首先,我们可以的肯定是,南北方的伏天在体感上,是不同的。
北方内陆受大陆性气候影响,三伏天以“高温干燥”为主;而南方沿海地区多受季风影响,三伏天呈现“湿热交蒸”特征。
此外,受到特殊地形的影响,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得益于因海拔较高的优势,三伏天气温显著低于同纬度地区。
为何中伏最热?
中伏之所以成为三伏天中最热的阶段,是热量累积效应、大气环流控制、水汽条件及昼夜温差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热量累积效应:中伏处于夏至后第三至第四庚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虽已南移,但地表热量收支仍呈现“吸收远大于释放”的状态。从夏至开始,地表每日吸收的太阳辐射远超夜间释放的热量,热量持续累积至中伏达到峰值。
大气环流:中伏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其内部下沉气流形成了晴朗少云(抑制云雨发展,太阳辐射直接加热地表);下沉增温(气流下沉过程中压缩增温,进一步推高近地面气温);风速减小(高压内部气压梯度小,热量不易扩散,导致热空气停留时间更长)等气象特征。

水汽条件加剧闷热感:中伏时,我国东部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输送充沛,相对湿度较高,更易带来闷热潮湿的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