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进国博 | 任波:小炉匠苦练34年 让淄博琉璃站上世界舞台
2025-07-17 10:22 鲁中网
1995年,来自美国的灯工师傅来到博山做灯工,西方玻璃艺术进入任波的视野。“当时西方的料棒、造型、技术上都给我很大冲击,也让我看到琉璃的另一种可能。”2005年,任波离开博山,前往南方掘金,转向制作琉璃首饰。南北差异给任波带来无限灵感,玻璃、宝石还是金银等贵金属都融入到创作中,新材料、新技法与传统琉璃灯工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也让任波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3年,任波带着琉璃新工艺、新设备回到淄博,一切从零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让任波打响名声的,正是融合贵金属材料烧制出的甲壳虫,上海、秦皇岛的玻璃博物馆争相邀请任波做现场分享。任波和他的“小炉匠”工作室也逐渐声名鹊起,他的作品也陆续被各地博物馆收藏。作品《天牛》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四季春》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虫趣》和《蝶》同时被上海玻璃博物馆和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永久收藏,《秋实》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从模仿学习到改革技艺,任波不断地学习一切能够接触到的新技法,改良喷灯、引入材料、融合中西工艺,琉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任波介绍道:“现在我们仅在灯工工具的研发上就有十几个专利,经过改良后的喷灯更安全,更方便把控,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完成细节上的创作。”
传承中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