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女儿用“加密语”怼妈妈!很多家长懵圈:都哪学来的?
2025-07-21 17:19 潮新闻
“爸妈,你们当年‘GGMM’‘灌水’的时候,爷爷奶奶没把你们当外星人吧?”斯先生的爱人,也在儿子的一句反问中,解开了自己心里的疙瘩。现在,这位妈妈甚至学会了和儿子互怼,“啊啊啊蚌埠住了!刚被‘孝子’暴击了!本宫脆弱的小心脏啊……”
专家支招家长“让子弹飞”
好奇“解码”胜过焦虑“屏蔽”
面对这些“加密”短语,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
“家长们不必太焦虑,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关键要意识到,这些话来得快去得也快,多数会‘昙花一现’,随着成长自然更替。”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虹认为,这是孩子构建社交圈层的“密码”,类似80后的“帅呆了”、90后的“yyds”,本质是群体归属感的建立,也表明了孩子们学习能力强,是数字原住民的天然沟通方式。
周校长建议,家长应该保持开放心态的,保持“不了解但不反对,有底线地参与”的态度最合适。无伤大雅的网络用语,家长不妨向孩子学习,可以温和提醒“这句话妈妈听不懂,能用普通话再说一次吗?”甚至可以让孩子教你这些短语的意思和用法,父母同时分享自己年代的流行语,组织“跨年代语言沙龙”等活动,可以减少代际沟通,增强亲子关系。但有些侮辱性的词汇则要及时提醒,还需关注是否影响正常表达能力,如作文出现“尊嘟假嘟”就需干预,像园丁般适时修剪,才能培养出既保持时代特性又不失语言根基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