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权威解读充电宝“新规” :预计2026年一季度发布 将设过渡期

2025-11-27 21:26   央广网客户端

  央广网北京11月27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近日,关于“史上最严充电宝新规将落地”的报道引发关注。针对报道中提到的《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牵头“新规”制定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郭楠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预计2026年一季度发布。

  就此次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未来影响等,郭楠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何制定“新规”?

  郭楠指出,近年来,公共交通领域发生多起移动电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尤其是民航领域的相关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移动电源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按照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移动电源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

  郭楠表示,之前移动电源没有专门的安全标准,使用的是GB 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和GB 4943.1《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两项通用标准,近年来,随着移动电源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对移动电源安全性的评估变得尤为重要,所以针对移动电源的产品特性和产业技术现状,制定了移动电源专用标准。

  “新规”有哪些重要内容?

  “本标准在电池安全标准GB 31241的基础上,加严和新增了多项电池试验要求。”围绕“新规”的主要内容,郭楠介绍,电池安全是移动电源安全的关键。电池的安全性与电池材料、生产过程密切相关,所以本标准也规定了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电池关键材料的要求,以及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要求。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