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院进行时 | 在爱国社区爱合书院,解锁非遗新玩法
2025-07-29 15:27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
在淄博周村,有个能邂逅传承与活力的地方——爱国社区爱合书院。这里有能摸到的非遗,能参与的歌舞、太极、乐器演奏,让每一个辖区居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邻里间的温情。
走进爱合书院,首先看到的是“周村芯子”非遗工作室。“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周村芯子”作为淄博乃至山东最具民俗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是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从高跷和蜡烛灯台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的,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常见的周村“芯子”戏曲人物造型有《天仙配》、《麒麟送子》、《昭君出塞》、《吕布戏貂蝉》和聊斋故事等。”80多岁的“周村芯子”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可水介绍到。



每年的元宵节,都少不了“芯子”表演。但近年来,在新一代的周村人中,真正了解或喜欢周村“芯子”的人却不多,也不愿意玩“芯子从事“芯子”,“芯子”传承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目前,为让辖区居民更好的弘扬和介绍周村“芯子”,爱合书院设置了“周村芯子”非遗工作室,邀请张可水老人向辖区群众讲解讲解“芯子”的文化、传授制作方法,“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再辛苦也高兴。希望这一代上芯子的孩子们都能永远记住上芯子的那种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