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健康说 | 酷暑难耐?中医教你几招,防中暑和热射病!
2025-07-29 18:50 海报新闻
情志调节,应宁心安神,防暑扰心。夏季属“火”,应清心养心。高温易致心烦气躁,使心火亢盛,加重暑邪危害。因此,情志调养重在“静心养神”。避免长时间思虑或愤怒,因为“怒伤肝”,肝火旺会助长心火,形成“火上加火”之势。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建议每天花10分钟闭目养神,或与亲友聊天疏解情绪,以增强内在抵抗力。
运动养生,应适度活动,固本培元。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夏季我们要选择温和、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来增强身体素质,可以在晨起或傍晚凉爽时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或散步(每次30分钟左右),这些运动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不仅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能避免剧烈活动耗气伤津。
中药预防,应调和脏腑,祛暑解毒。中医常用简便的中药方剂预防暑病,居家可自制“防暑茶饮”:取藿香10克、佩兰10克、薄荷5克,加水煮沸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能醒脾开胃、解暑化湿;还可以佩戴清凉香囊(佩兰、艾叶、薄荷)以化浊除湿,或者自制藿香浴包(藿香、紫苏叶)来解暑化湿。
穴位保健,应按摩通络,清热防病。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能激发经络自愈力。主要穴位包括: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按压可清热解表)、内关穴(手腕内侧横纹上2寸,宁心安神)和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清暑退热)。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以酸胀感为度。
总之,中医预防中暑和热射病强调“整体观”,通过综合调养,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若出现轻度中暑症状(如头晕、口渴),可立即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并休息;严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