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刘凯:盐碱地里耕耘希望的“科技园丁”
2025-07-31 10:02 滨州职业学院
“我的实验室不止于校园”。作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山东阳信梨科技小院首席专家、阳信县三农产业融合博士工作站负责人,他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等9项科研项目,承担技术服务12项,总经费超三百万元。他瞄准区域特色产业需求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开展耐盐碱惠白菊种质创制、青贮玉米新品种培育,推动“阳信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为当地支柱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近年来,团队获批二十余项国家专利,制定两项冬枣地方标准、十九项团体标准,其中《惠白菊脱毒体系建立与复壮技术》入选2025年山东省高校百项优秀成果并获重点推介,本人获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通报表扬。
智库惠农,赤心反哺乡梓
“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在于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造福百姓。”刘凯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作为山东省科技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政协滨州市委员会特邀顾问,他常年奔走于乡间,为当地农民送技术、解难题;他还活跃于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山东农业机械学会等平台,推动学术交流与产业协作,成了连接学术殿堂与广阔田野的坚实桥梁。
近年来,刘凯荣获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进步奖、“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多次提名山东省青年托举人才工程。“能为家乡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做实绩,看到盐碱地焕发生机、梨农增收、学生成才,我乐在其中!”刘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