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好品牌的“链”接密码
2025-07-31 15:37 大众新闻客户端

今年,海信发布全球首创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打破日韩企业在高端显示领域的技术垄断。海信通过投资乾照光电等上游企业,将产业链延伸至芯片领域,不仅攻克了RGB-Mini LED技术的产业化难题,更带动了25家产业链企业来青岛投资扩产。这种链主企业的生态构建能力,成为山东品牌从“单打独斗”走向“生态共赢”的典型路径。
山东产业链的强势崛起,离不开政策体系的精准赋能。2024年5月,山东省政府印发《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万亿元的目标。这一政策不仅设定了核电、风电、光伏等领域的具体装机规模,更通过“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在政策引导下,山东的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著。烟台市新能源产业集群、泰安市新能源产业集群等雁阵形集群加速形成,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海阳核电装备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成为品牌孵化的沃土。“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发展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外溢,推动了品牌价值的整体提升。
更深远来看,山东的产业链优势正在转化为全国经济的“稳定器”。2024年,山东进出口总值达3.38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75%,成为稳外贸的主力军。在东盟、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保持增长的同时,山东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占比达61.9%,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增长4.9%。内外双循环的格局,不仅彰显了山东产业链的韧性,更通过品牌输出提升了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