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平灾后72小时:从暴雨孤岛到重生之路
2025-08-01 10:43 央广网
“你多大了?”随行途中,记者随口问起身边的救援队员。“22岁。”“在这里待了几天了?”“3天。”他伸出被水浸泡发白的手指,认真地回答。
这支救援队伍里,多是像他这样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他们手扒桥边护栏,脚踩十几厘米宽的木板,小心翼翼地越过仅由一块木板搭建的简易通道。桥的那边,受灾群众正在焦急地等待。“来了!来了!”9时40分左右,一个个身着救生衣的橙色身影出现在救援现场。
救援过程的艰难超出想象,河流中站成人墙为受灾群众撑起生命的希望,一条绳索“搭建”的桥梁,成为转移伤员的特殊通道。虽正值仲夏,湍急的河水却冷得刺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用身体做桥,让群众安心过河。

消防队员在急流中组成“钢铁人墙”(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救援途中,一辆辆私家车陆续经过。南台村村民郭长勇的车,停在记者身边,他已经在这里忙活了一个上午。“我们这儿受灾了,救援人员大老远跑过来帮助我们,我们也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吧。”说着,他便又拉上几位救援人员和一些装备,向更深处驶去……
重建
干群齐心 全力以“复”
“谢谢你们,你们都辛苦了!”29日下午,部分被困群众被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一位刚转移出来的老人对救援人员连连道谢。记者注意到,每位群众的手中都拿着食物和饮用水,房间内,工作人员为在此休息的人们分发食物。安置点秩序井然,疲惫却安心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