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当时评丨年年防溺,为何总是“防不住”带走孩子的那“一池水”
2025-08-02 17:59 海报新闻
但是,溺亡事故的反复上演让我们意识到,“堵”在防溺水中起到的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暑期作为溺水事故频发的时间节点比较特殊,大部分的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脱离学校后,往往老师管不到、家长顾不上、基层巡查人员少。特别是对于部分乡村的孩子,可供玩乐的选择不多,经常会出现结伴去河道玩水的情况。
所以,要从根本上防范溺水风险,“疏”和“堵”要两条腿走路。掌握防溺技能、增强防溺意识、加强户外玩乐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要。一方面,防溺宣传教育不能像“葫芦掉进井里”,不少主题班会、动员大会等活动,看似很深入,其实还是浮于表面。对于青少年群体,这样的宣传形式缺乏趣味性、互动性,导致抵达率不够。对此可以开展装备展示、实操演练,并将家长的防溺教育也纳入进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来提高青少年群体以及监护人的防溺水意识。
另一方面,在中小学开展游泳教学,掌握游泳技能也是有效的防溺方式。孩子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生存技能,在发生意外落水或者溺水时,“会游泳”往往能挽救一条生命。当然在部分农村、欠发达地域开展游泳教学,面临着师资、设施等多方面的难题,仍然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总之,要防住带走孩子的那“一池水”,我们不妨多一些“早做到”。将防溺教育的警钟敲得更响、更密,方能让暑期更愉悦,也更安全。
责编:刘瑞琪
审签:张 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