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源头到消费终端,陕西激活文化资源价值——数字赋能,三秦文脉“火”起来
2025-08-04 11:02 陕西日报
“订票只是开始。”7月30日,浏览着“游陕西”APP上实时更新的数据,金岩表示,“我们要做的是游客全程的‘数字伴侣’。”他轻点界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西安城墙的人流热度、陕西免费景区人气榜单等内容清晰呈现。截至今年2月底,这个由云创科技打造的智能助手,服务点击量突破1.5亿次,成交订单累计超300万笔。
贴心服务的秘密,藏在景区闸机中不起眼的物联网设备里。它们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实时感知游客流量、停留时长、互动热点等数据。平台据此自动生成98个特色榜单,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该APP的智慧核心,在于“读懂人心”——基于海量用户画像,运用AI定制“千人千面”专属行程:结合库存与实时客流,智能规划最优路线;深挖偏好,精准推荐小众场馆或当季秘境。
游客赵宇隆一家就尝到了甜头。暑期,平台推送的皮影戏攻略将他们精准引向易俗社文化街区的皮影工坊。在这里,一家人观看了皮影戏表演,孩子还兴致勃勃地学习了为皮影上色。“这种参与感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赵宇隆感慨。
如今,从5A级景区到乡村书屋,全省955个文旅资源在这片“云”上汇聚共生,400万用户透过这个窗口实时触摸三秦文化跳动的脉搏。
“文化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势在必行。”西安邮电大学教授、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说,“其核心在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全链条基因重组——从创作源头到消费终端,深度激活文化资源的价值,推动陕西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