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淄博沂源第一书记:从“郝”到“好”的暖心蜕变

2025-08-05 09:01   大众网

  面对村里老人多,却无卫生室的困境,他积极协调,将淄博华庚医院的“健康快车”请进了深山。便携的B超机、心电图仪在村委广场架起,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拉着医生的手,眼含热泪:“多少年了,头一回在家门口就能看上这么好的大夫!”

  点滴行动,将温暖精准地送达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他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沉甸甸的“民心秤”。

  咬定青山,跑出“光”明未来

  面对河南村“村小人少、土地瘠薄、产业空白”的现实,他暗下决心为村里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仓储?藕塘?葡萄大棚?一个个看似可行的项目,在反复论证、实地考量后,因土地、资金、市场等制约,遗憾地被排除。

  困难,激发了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思路在调研中逐渐清晰:土地少,那就向空间要效益!目光聚焦在进村的主干道上空——何不利用这宝贵的空间资源,建设通道光伏发电项目?可小村庄要搞光伏发电,谈何容易?审批流程、并网接入、资金筹措……每一道都是难关。

  为了这个项目,他和村书记数十次往返奔波于县发改局、行政审批局、供电公司等部门,一遍遍汇报、沟通、争取,用“软磨硬泡”的执着和详尽扎实的方案,完成各项审批,搭上了光伏发电项目的末班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