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防坑指南!山东公安:这些“好事”可能让你变成“电诈工具人”

2025-08-05 17:56   海报新闻

  三是伪装消费与慢充洗钱类。犯罪分子假借“现金鲜花礼盒”“黄金蛋糕”“代购购物卡”等高额定制订单,或推出“慢充话费/电费”折扣服务(承诺延迟到账),利用商家及消费者账户套现和洗白赃款。这些情况大部分是在群众不知情情况下被利用,可能不会直接让涉及人员违法,但会面临经济损失或名下手机号、银行账户被封风险,影响工作生活。

  四是虚假推广与吸粉引流类。这是电诈的“前端服务”,犯罪分子招募人员通过“扫码送礼”“地摊引流”等线下方式,或冒充客服打电话、短视频平台私信等线上方式,诱导群众进入诈骗群组,协助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广告,拨打涉诈电话、发送涉诈短信。当前有两类常见的诈骗引流方式需引起警惕:一是“色情小卡片”引流。诈骗分子在公共场所投放含二维码的色情小卡片,以“同城约会”“高额报酬”为诱饵,诱骗受害人扫码进入诈骗群聊或平台,然后以刷单等名义实施诈骗。二是“物流快递引流”。诈骗分子利用包裹夹带传单或小礼品,诱导收件人扫码添加联系方式后拉入诈骗群聊,进一步实施诈骗。

  对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一要警惕“高薪兼职”“大额取现”,绝不提供银行卡或支付账号帮他人取现或转账;二要拒绝出租、出售、出借“两卡”,守住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三是面对大额、易变现的消费订单,务必核实对方身份,避免被动卷入;四要对“扫码送礼”“拉群引流”保持警惕,不要因好奇或贪利,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五要不轻信“帮扶款”“低息贷款”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遇到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