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水库防汛,如何算好平衡账

2025-08-06 07:33   大众日报

  在位于水库下游的南蒋村,年逾古稀的村民窦秀政回忆起50多年前的建设场景:“当年没机械,全靠人力修坝。”面对再度来袭的降雨,他淡然地说:“村里微信群早就通知了,安置点里什么都有。真要撤离,带上值钱的东西就走。”

  这份“安全感”,源自库区防汛组织工作多年来的稳定运行。“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是许多基层水利工作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明贵曾在当地水利部门工作30多年,他坦言:“组织防汛工作最怕耽误时间,为了保障安全,一时落些埋怨也无妨。”

  以南蒋村为代表的下游山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为把防汛工作做实做细,当地实行“乡包村、村包户”责任制:每村落实一名包村干部,负责汛期信息传达和人员核查;各村成立防汛抢险应急队,500人以下的村10人,500人以上的村15人,重点关照鳏寡孤独;同时建立起涵盖村干部、水库人员与应急机构的微信预警群,实现快速沟通、同步响应。

  既怕水太多又怕水太少

  寻找水利调度的动态平衡

  “7月20日到22日,库区日均降水量超100毫米,三天下了相当于半年的雨量。”苏建钧介绍,从7月22日早上8点起,嵩山水库开闸调洪,最大流量达50m³/s,已持续半个多月。

  “水放多了,灌溉供水可能不足;放少了,一场急雨就可能超限。”水库工程科负责人郭宝存说,防汛和兴利,就像跷跷板的两端,需要预判和平衡。

  泄洪闸控制室里,郭宝存一边查看入库流量,一边调整调洪方案:“既要保大坝安全,又要留出后续灌溉的水源。”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