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伟 通讯员 董坤 滨州报道
近日,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ICU迎来一项技术突破——山东省援青海省海北州医疗队队员、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护士长邢绍芝成功为一名血管通路极度困难的尿毒症患者实施了首例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这不仅为患者打通了至关重要的“生命通路”,更标志着海北州在危重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技术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高原患者遇难题,血管通路成瓶颈
海北州地处高原,许多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因反复穿刺、血管条件差等因素,常规的外周血管通路建立异常困难。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名有8年尿毒症病史的患者,此次因严重电解质紊乱入住ICU,上肢血管和股静脉经多次穿刺和抽血破坏严重,并且还带有透析用的动静脉瘘,严重缺乏静脉通路途径,面临这样的困境,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技术驰援破困局,颈内静脉辟新径

邢绍芝凭借其丰富的PICC置管经验,精准判断该患者需采用更高难度的颈内静脉入路。她系统性地向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护理团队传授了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PICC置管的理论知识、操作要点及风险防控策略。 在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后,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精准、顺利地完成了导管置入。整个手术过程规范、安全。位置理想,血流通畅,患者生命线得以重建,为后续规律透析提供了坚实保障。

守护高原生命线,援青再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