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曦:用孩子的视角探索自然、感受生活
2025-08-08 10:13 海报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哲学元素的渗透,魏晓曦自有一套儿童化的表达密码。她以儿童的视角去呈现哲学元素、哲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例如,在描述一棵树桩的时候,巧妙地引导孩子对大树和树桩进行具象的对比,之后再启发儿童对生命的思考,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再比如,让孩子读《写给爸爸的纸条》时,不是在接受生命教育,而是通过一张纸条的日常细节,自然过渡到存在与时间的哲思。为此,如何设计贴近孩子生活又有亲和力的故事线,如何适时给孩子的阅读带来一些思辨的空间,如何在对白语言上贴近儿童经验,如何关注到存在与认知、生命与时间,都是魏晓曦创作前最重要的构思链接元素。

在历史与自然中播种童心
魏晓曦的创作目光从不局限于当下,而是投向更广阔的时空坐标,她把上一辈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那些林业三师建设伊春林区的历史,那些从采伐到护林的转变中,藏着最好的生命教育。她的外公曾是林业三师的一员,这段家族记忆让《桦树鱼》不仅成为成长之书,更成为向“绿水青山”守护者致敬的精神图谱。“我期待着外公所在的年代,他和战友们曾经的奉献与付出,能够被今天的孩子们看到。”“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一角”,相信也是代际传播间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