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集采非新药 新药不集采”?三“问”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2025-08-08 13:40 央视网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 常峰:此次集采不以最低价为参考。一是优化了价差控制的锚点的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别异常的低价,意外淘汰了一些正常报价的企业。与以往相比,我们预期本次集采的平均重点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
二是增加了未入围企业复活的机制。对于医院需求量比较大的主流厂家的药品,即便在报价阶段没有入围,仍然可以通过主动降价的方式获得中选资格,这样可以引导企业理性的竞争。
三是在配套政策里面明确要求所有投标企业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且报价最低的中小企业需对其报价合理性作出解释,从源头上防止恶性低价竞争。
第三“问”:“如何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 常峰:第十一批集采是按厂牌报量的,充分尊重了临床需求,提高了药品的可获得性。其次鼓励了药店参与报量,拓宽了集采药品的销售渠道,使广大群众能够在更多的医疗场所当中更便捷的买到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
此次集采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们对儿童的药品给了一个特殊的独立分组,会有助于儿童药品的可及性。
(央视网)
责编:马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