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耕译介标准,夯实规范基础方面。针对标识译写不统一、不准确等问题,着力构建地方标准体系。编制发布《滨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聚焦交通枢纽、文化旅游、商业服务、医疗卫生、体育场馆、政务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提供权威、精准、实用的双语译写规范,为全市公共场所标识设置提供“滨州标准”。精心编译城市核心元素。目前,已完成涵盖35个地理标志品牌、7大类“滨州好品”、67项冠军产品及营商环境核心优势在内的130项多语种宣传材料,精准编译滨州特色元素。同时,正在编译《外籍人士在滨工作生活中英双语服务指南》,旨在提升在滨外籍人士的便利度和归属感,持续擦亮城市“国际名片”。
在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全民共建方面。标识规范管理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利用“惠眼滨州”微信小程序,打造全民参与平台。常态化开展“规范外语标识 共建品质滨州”全民纠错行动,鼓励市民、外籍人士随手拍、即时报,高效汇集并处置错译、误译、破损标识,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目前,已从各渠道收集问题标识80余个。打造双语示范场景。在全市范围内,优选外向型企业、重点涉外服务场所等,设立外语标识规范化示范点。通过“样板引路”,为同类型场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为“滨企创世界”营造直观、友好的国际交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