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补贴、托育消费券,能破解“带娃难”吗?
2025-08-13 13:27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我国托育服务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202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托育服务工作存在“地方重视程度不高,有效供给不足”“运营成本难降,普惠程度不高”“综合监管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有送托需求,受行业发展阶段及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现有托位缺口较大。
一边是家长的强烈需求,一边是托育机构招生难。陆杰华认为,症结在于供需不平衡:一是时空错位,部分托位与需求人群居住区域不匹配,“一刻钟服务圈”覆盖不足,尤其农村地区普惠托育建设滞后;二是价格错位,一些普惠托育机构的价格虚高,与家长的心理预期有差距;三是质量错位,家长对托育机构的安全性、专业性要求高,而一些机构达不到要求。
在他看来,财政允许范围内的资金支持不可或缺,但要推动普惠托育发展,提升入托率,还需要出台更精细的政策,让托育服务做到“可及、可信任、可支付”。他提到,例如社区托育、单位托育、幼儿园托班等多样化模式就是围绕不同需求展开的。
“生育支持政策应该多措并举,育儿补贴是现金支持,托育是服务支持,延长产假是时间支持,性别平等是理念支持,只有协同发力,才能消除家庭的后顾之忧。”陆杰华表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