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芯片”突围!中国种业攻克“玉米癌症”,山东盐碱地变身“丰收田”

2025-08-13 20:16   新华社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部省联动、科企协同,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育种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目前,国家保存资源的基因型、表型鉴定比例已分别超过60%和30%,海量数据为AI智慧育种提供基础支撑;正在建设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今年年内上线,让资源共享更高效。

  如今,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种业振兴交出亮眼答卷:

  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培育出高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扬麦53”,培育出增产7.7%的水稻新品种“玮两优2268”,培育出“东科1188”“中单1130”等耐密植宜机收高产玉米新品种。

  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场占有率从5%跃升至37.5%。

  国产白羽肉鸡打破100%进口依赖,“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三个品种市场占有率超25%;我国自主培育的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农作物、畜禽、水产……越来越多良种有了“中国芯”,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丰富了人民群众餐桌上的花色品种。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关键之年,推动种业振兴行动向纵深发展,布局种业创新“加速跑”,仍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实验室里刻苦钻研,广袤田野挥洒汗水……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各地各部门正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落地见效,为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