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报漫谈 | 付费去上班,“假装上班公司”火了,您怎么看?

2025-08-15 05:37   海报新闻

  这段时间,“假装上班公司”突然火了起来,在北京、广州、重庆、深圳、哈尔滨等地悄然兴起。来这些公司“上班”的人,不仅没有工资,每天还要付几十元才能过上“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前来“求职”。

  付费购买一个工位,在写字楼里租用工位“表演”上班。这究竟是商业噱头的升级,还是新就业形态下真实的供需演变?对此,网友看法不一。

  实用需求还是噱头?

  从用户群体看,这些“假装上班”的人主要有几类:被裁员但不敢告诉家人的失业者,从事自媒体、电商等灵活职业者,处于职业空窗期的年轻人,以及自由职业者、创业者、想体验职场的大学生等。

  对于失业者来说,在这类公司“就职”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逃避社会歧视、维持家庭稳定、修复履历等需求。对于灵活职业者来说,可以获得办公环境、社交归属感,甚至应对部分亲友关于“稳定工作”质疑。而对于职业空窗期的年轻人来说,这里能够满足学校实习证明要求,或是进行社群资源对接。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工作本应是创造价值、实现自我的途径,但在假装上班中异化为纯粹的表演道具。用户支付费用只为完成“打卡-工位-加班”的仪式流程,这种表面的需求的满足是十分空洞的。尽管“假装上班”具备过渡期价值,但其本质仍是社会适应滞后催生的妥协方案。

  从“假装”回归真实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