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原探寻中华文明的光芒
2025-08-19 11:50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为何要寻城?正可循此理解。“三重城垣的发现,丰富了学界对西周城墙结构形制与建筑工艺的认识,使周原西周城市结构和发展过程变得清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周原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种建荣说。从铸铜、制骨、烧陶,到道路、院落、水网,再到城墙、城门、城市,周原遗址陆续发掘的遗迹遗存,如同一个个音符、乐句,组成先民生产生活的交响篇章。周原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灭商后也持续发挥着影响力,手铲剥落层层黄土,还原了周人的“千秋家国梦”,也不断充实着我们的历史认知。
厚厚的土层,既埋藏了也保存了文明的光芒。打开周原这个“月光宝盒”,能窥见中华礼仪之邦的深远河床,看到“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尚书》中的《酒诰》,是周公旦鉴于殷商酗酒亡国而颁布的“禁酒令”,告诫群臣“无彝酒”。商朝青铜器组多觚、爵等酒器,而周原的青铜器组则以鼎、簋等食器为主,正可印证世风之变。孔子曾发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感叹,岐山下的这片土地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先河,崇德尚礼、任人唯贤、厚德载物等优秀品德,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基因,至今仍流淌在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