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开放境外题材本土化改编……“广电21条”激发创作活力
2025-08-21 13:3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胡祥:关于超长剧的回归,一方面就像刚才所说的,它遵循的是电视剧艺术创作的本身的规律,电视剧长本身就是它的很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特别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还有像时间跨度很大的年代剧等等,足够长,才能展现出复杂多变的历史时空,才能展现大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起伏,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厚重的真实的历史感。超长剧的回归就是让这些题材的作品有了更舒展的表现姿态和表达空间,不用为了时长的限制大幅度的删减,牺牲艺术效果。
举措中同样明确,“超长剧目可经特别审核”,反映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坚决防止出现注水剧”的导向不改变,采取严格把关避免“注水剧”回潮。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胡祥:我们也应该理解当初剧集限定40集这一政策的出台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注水剧,解决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看到这一政策出台以来,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的短剧,比如《我的阿勒泰》等等,行业的创作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应该说这一政策是行之有效的,现在“广电21条”的出台就是根据具体创作生产的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当然打破40集的这个集数限制并非鼓励制作超长剧,相关的制作主体也不能回到原有的为了追求过度的商业回报而注水。对超长剧的这个审查立项依然要根据作品的本身的题材和故事内容,总局在政策导向上依然是要坚决防止出现注水剧,这一导向是不会变的,如果确实需要超过40集,总局也依然会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