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千帆出!为什么“开渔”常与“处暑”牵手?
2025-08-22 17:12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展宝蕊 见习记者 邢德蕊 济南报道
近日,沿海各地相继鸣锣开渔,山东省小型张网渔船也结束了休渔期,逐步列阵出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年“处暑”前后,中国沿海各地开渔节便相继启幕,休整了一整个夏天的渔民们举行隆重仪式,伴随着嘹亮的号角,成千上百艘渔船劈波斩浪,驶向蔚蓝大海。

为什么“开渔”常选在“处暑”前后?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暑”意味着炎热,而“处”则有“终止”之意,“处暑”便标志着暑气的终结与凉爽的开始。历经三、四个月的伏季休渔,此时的海水表层温度逐渐回落,却仍保留着盛夏积蓄的温暖,正是鱼虾贝类最适宜生长的“黄金温床”。随着多数经济鱼类完成产卵,幼鱼也普遍长成可捕规格,将开渔的节点定于此时,既体现了国家休渔制度与海洋自然节律的精准同步,也成为现代渔业科学管理、可持续理念的最佳诠释。
“处暑”不仅是自然规律的转折点,也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美好期盼。沿海各地纷纷举办开渔节,以祭海仪式、文艺表演、美食体验等活动,这些庆典既是对传统渔业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渔民勇敢拼搏精神的礼赞。
“处暑”恰似一把精准的钥匙,既解锁了海洋的丰饶,也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之门。千帆竞发,驶向的不仅是满仓鱼虾,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
责编:刘乐斌
审签:李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