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同款毛背心”爆火,鲁迅长孙回应
2025-08-25 06:20 南方+
“鲁迅曾在广州住了八个多月,在白云楼中编订了《朝花夕拾》《野草》等重要作品,我们希望这款冰箱贴能够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将鲁迅在广东的文学创作与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在王玥看来,鲁迅的文创产品之所以能出圈,一方面源于鲁迅的国民认知度,另一方面也与其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密不可分。“当毛背心成为一种时尚符号,当鲁迅成为年轻人的‘嘴替’,鲁迅精神正在文创载体中实现从历史到当下的穿越。”

广东文学馆中的毛背心仿制品。
对轻视名人形象的文创开发说“不”
“我对文创开发这件事情持有乐观的态度,我们不能够让名人和名人的文学作品,一直‘躺’在故纸堆里,和年轻人保持遥远的距离。”周令飞介绍,除了文创,现在还有非常多的“黑科技”表现手段,让名人的展示从平面转向立体,从静态转向动态。
“通过这些方式来拉近人们与名人的距离,我觉得是好事。这是我们把经典、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周令飞说。
不过,令人担忧的事情正在发生。这些年来,周令飞发现,市场上有不少“问题产品”,对鲁迅肖像进行各种萌化、恶搞。比如将鲁迅形象设计成四方脸臭豆腐形的,圆脸面团型的,戴海盗眼罩的,甚至是染金发挂金项链的……种种乱象,让他和其他家属、基金会同事备感痛心。
数据显示,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科书共集纳鲁迅文章15篇,影响持久而广泛。而“恶搞风”的鲁迅文创,会让青少年对鲁迅形象构成错误认知,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