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丨整治餐饮“双标”,守护消费公平
2025-08-25 10:33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工作部
任佳佳
近日,有博主反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餐厅涉嫌“缺斤短两”“阴阳菜单”:本地人消费羊围脖肉卷只要198元,外地游客却需支付298元。
据媒体报道,除“阴阳菜单”外,还有“口音菜单”,操着当地口音的顾客,享受平时价格,说普通话的游客则会被“宰”;除了价格上“双标”还有餐饮店商家在产品品质上动了“心思”,堂食用新鲜食材现做,外卖用冻品制作;堂食分量足,外卖分量缩水。
从食材品质的“内外有别”到价格体系的“看人下菜”,看似微小的差异背后,是对消费权益的漠视,对市场规则的挑战,这蚕食着消费者的信任,也侵蚀市场的公平根基。如何破解餐饮“双标”困局?需要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监管部门要筑牢制度防线,让违规者付出代价。当下,监管多侧重于线下堂食,对外卖的线上环节覆盖不全,致使诸多违规行为有机可乘。同时,相关法律细则尚不完善,消费者维权耗时费力,难以对商家形成有效约束。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构建“双随机+重点查”的监管模式,将外卖后厨与堂食操作间一视同仁,严格审查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等全流程。四川成都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已接入3.2万家餐饮单位,消费者扫码便能实时查看外卖制作过程,平台运行半年后,外卖投诉量大幅下降。而对“阴阳菜单”,可参考海南三亚的“价格诚信码”制度,游客扫码即可知晓菜品历史价格与本地消费记录,一旦发现价差,能一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