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文化书院进行时 | 聊斋书苑非遗课,古老烧箔画焕新彩

2025-08-26 15:27   文明淄川

  原标题:非遗烧箔画社教活动回顾

  当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创意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8月23日上午,淄博蒲松龄纪念馆“聊斋书苑”开展了“非遗烧箔画”社教活动课,与孩子们一起体验这项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开始,社教员先带领大家学习了蒲松龄的《竹里》诗以及竹子与蒲松龄的奇趣羁绊,随后讲解了烧箔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烧箔技艺源于唐代,盛于明清。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箔画制作需要经过设计、勾描、烤制、着色、装裱等十二道工序,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社教员娓娓道来,学员们凝神聆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原来金箔画的背后,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含义呀。”一位学生在听完后感慨道。

  在社教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上描出竹子的图案,随后将胶水涂在所描绘的轮廓上,到最后一步——贴金箔时,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起初,大家都显得有些生疏,但在社教员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技巧。孩子们轻轻将金箔覆盖在烙画上,用软刷扫去多余箔粉,原本朴素的卡纸瞬间焕发出璀璨光彩。刷子扫在纸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这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每个孩子都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金色的线条在光线下闪耀,传统技艺的魅力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位孩子的脸上都写满了惊喜与成就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