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海堤”复刻自然礁石特征,为海洋生物重建家园
2025-08-26 16:42 大众新闻客户端
然而开工几个月后,徐文鑫发现,项目周边鸟类和鱼群的活跃度似乎有所下降,总在港口附近觅食的军舰鸟和燕鸥也少见了,徐文鑫立刻组织团队展开调查,增加监测点位与频次。“海鸟以海洋生物为食,一定是海底环境发生了变化。”徐文鑫暗自思忖着。经第三方单位生态监测发现,码头施工新沉入海中的桩基等结构物,使海底样貌发生变化,海域不再熟悉,鱼类提高警惕,便去其他海域觅食、栖息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拿出诚意请‘原住民们’重返家园吧。”查清海洋生物“失踪之谜”,徐文鑫信心满满。得益于充足的生物知识储备,在与当地渔业部门数次请教后,他了解到原海域遍布潮汐池、岩缝和小洞等天然微栖地,这些结构既是贝类、藻类等生物天然的“安居房”,也能帮助它们躲避天敌。“咱们建好新居,敞开家门,不怕鱼儿不回来!”徐文鑫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贝类、藻类的原始栖息环境,并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出带有孔洞和触点的仿生橡胶模具。
在后续施工中,这些模具被固定在桩帽底模上,待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原本光滑的桩壁便“长”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潮汐池、裂缝和小洞。这些被徐文鑫命名为“活海堤”的仿生结构不仅完美复刻了自然礁石特征,更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