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报时评丨超越“掐烟”之争:鲁迅精神与健康中国,该如何同行?

2025-08-27 11:33   海报新闻

  从逻辑叙事看,无论鲁迅故里景区还是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均认为“鲁迅夹烟”是不会改变的历史事实。其实,这一点投诉者并未否认,其质疑的,是“该不该以夹烟照为主视觉”。所问与所答的,是两个概念。从设计形成看,“夹烟照”在鲁迅故里景墙呈现,已有22年之久。22年前,选择鲁迅先生“夹烟”的经典木刻形象时,整个社会还不存在“控烟”意识,我们必须尊重景观墙设计创意的这段历史。从历史发展看,我国2005年10月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随着《广告法》修订及各地《禁烟条例》等出台,名人、明星抽烟等镜头在公众场所被严格限制,这也是历史的进步。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实施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明确: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到2030年,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这,更是健康中国的努力方向。

  我们还应看到,每3个吸烟者中就有1个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非吸烟者缩短10年。手夹香烟的鲁迅先生固然是令人心动的历史经典形象,但长期过量吸烟,也是招致他在55岁就过早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原因,这同样是令人心痛的历史遗憾!这两点,我们都应该认真负责地告诉公众,尤其是人生价值观形成期、生活方式养成期的广大青少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