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中秋的月
2025-09-23 07:45 百花洲知事
我曾在一个中秋夜登临城南的常山。四野无人,唯闻虫声唧唧。月亮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刹那间山河俱亮,远处的潍水如银带蜿蜒。忽然懂得了东坡为何在此地能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天地浩渺,人生须臾,唯有明月永恒照见人世悲欢。

三十五年过去,诸城的月色想必依旧,却年年如是,照过宋时的苏轼,照过三十五年前的我,如今又照着我窗下的书桌。虽然月饼更精致,月亮更明亮,却总觉得少了些甚么。或许是少了那份虔诚,或许是少了那份期待,又或许,只是人老了,心境不同了。
月亮升到中天,明晃晃地照着人间。千百年来,它总是这样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冷眼旁观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而人们却总在这一日,格外地想起团圆,想起远方的亲人,想起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月亮升得更高了。我忽然想起东坡在《水调歌头》后记中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简简单单几个字,道尽中秋况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轮明月,照过密州,照过诸城,照过所有离散与团圆。
月光洒满窗台,如积水空明。我忽然心有所悟:东坡问“明月几时有”,非真欲究天问地,而是深知明月永恒,人生代代无穷已,皆可共此一刻光明。
如此想来,千里共婵娟,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