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城市建设,山东如何“变 ”如何“守”
2025-09-23 13:06 海报新闻
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离不开以人为中心。近几年,山东将“绿”送到人们家门口,2012—2024年,城市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4.1万公顷,全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县城)达到60个,国家园林城市数量33个,居全国第一。结合区域特点,用绿色在城市中描绘出一幅高品质的景致,从“居民区找公园”变成“公园来到家门口”。此外,还包括对老小区的改造、对旧市场的换新等,在保留人们对居住空间的情感联结之余,支持原拆原建。这样的城市更新是人与空间关系的一次重构,背后显现出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城市建设思路的提升。
二
如果说,开发土地、改造环境是一种积极的求变,那么山东注重对城市的留白、对历史文脉的保护就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种“坚守”。在城市更新这个大命题中,城市的开发和历史文物保护如何融合,一直是一个不简单的课题。在不断的探索中,越来越多的山东城市找到了一条依据城市特色,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利用起来的新路子,能够更好地描摹出一个城市最具辨识度的气质。
比如济南“绣花针式”的建筑保护,将曲水亭街的44处泉水院落修缮升级,在改造王府池子等重点景观的同时,还重新发现和保护了太乙泉、古鉴泉。不仅如此,济南还对这里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雨污分流、直饮水系统、微型综合管廊这些现代化的改造方式既提升这一地区居民的生活便捷度,又保护了泉城内在的气韵。与之类似的还有济南老商埠、明府城、青岛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