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战旗美如画?8位阅兵擎旗手讲述战旗背后的故事
2025-08-29 07:47 新华每日电讯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第74集团军某旅排长郭海洋身上有一股拼劲、狠劲。
1941年秋,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带领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宋学义4名战士,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英勇跳崖。从此,连队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连”,六班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班”。
同样是排长,同样是擎旗手,第83集团军某旅排长尤树鹏,擎的英雄旗帜是“杨靖宇支队”。
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领导抗日武装,战斗到最后一刻。牺牲时,他的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这是“杨靖宇支队”第一次参加阅兵。训练场上,尤树鹏总用杨靖宇的事迹激励自己,他希望把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示给祖国和人民。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排长宋巧玉,将擎“血战磨河滩钢铁连”战旗光荣受阅。
1940年,晋察冀军区第五团一连官兵与数倍于己的日军进行血战,全连145人仅生还17人,为主力部队实现作战意图创造了条件。连队被授予“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称号。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要靠在艰苦训练中提高打赢本领。”侦察兵出身的宋巧玉,在头盔里写下“勇士必胜”四个字激励自己。
第71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王宇韬,是“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擎旗手。
“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王宇韬说。1941年11月,他所在旅前身部队在黄崖洞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8昼夜,取得敌我双方伤亡比6:1的辉煌战果,被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