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2025-08-29 09:17 大众网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世本》,是我国早期系统记录帝王诸侯世系的典籍,其中“帝系篇”明确记载“颛顼生鲧,鲧生高密(禹)”,清晰呈现了大禹家族的传承脉络,进一步印证了其王族后裔的身份。
不仅如此,西周早期青铜器遂公盨铭文“天令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是目前所见最早提及大禹治水的金文资料。其铭文将大禹治水视为“天命”赋予的使命,这种对大禹功业的崇高定位,与传世文献中其王族出身的背景相呼应,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大禹身份与地位的认可。
按照当时的社会规则,像大禹这样的王族子弟,从小便应接受与身份匹配的教育,学习祭祀礼仪、部落治理之道,长大后顺理成章地参与联盟核心事务。但现实中,这位贵族后裔的人生轨迹与“高贵”的传统形象形成惊人反差——他成了上古时代最资深的“泥水工”。
大禹是放下权杖、扛起耒臿的王族。《韩非子·五蠹》记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耒臿是上古时期翻土、开渠的工具,当其他部落首领在议事场合谋划策略时,大禹却亲执耒臿,在泥泞洪水中带领民众疏通河道。《史记·夏本纪》中“(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的描述,生动勾勒出一个与“王族”安逸形象截然不同的劳动者剪影,且大禹的“住所”就在流动的治水工地上。
大禹的可贵,正在于他主动打破了“贵族”与“民众”的阶层隔阂。他用沾满泥浆的双手告诉世人:真正的高贵不在于血统世袭,而在于担当使命;真正的权力不在于发号施令,而在于躬身践行,“贵而不骄、富而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