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儿科门诊抽动症患儿增加 专家建议勿过度“鸡娃”
2025-09-01 09:20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
近日,各地中小学将迎秋季新学期。记者探访发现,医院儿科门诊中,抽动症患者就诊量增多。儿科专家表示,该病以5岁-10岁最多见,孩子压力过大可加重症状,家长需提高警惕。
“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这种疾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近开学,抽动症患儿就诊量增加。”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主任孔敏介绍,抽动症临床表现多样,一般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生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可表现为眨眼、耸鼻、歪嘴、耸肩、转肩或斜肩等,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发声抽动的简单形式是清理喉咙、吼叫声、嗤鼻子、犬叫声等,严重的可表现为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秽语(控制不住地说脏话)。
“这些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孔敏提醒,抽动症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 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因此新学期来临,家长不要过度“鸡娃”,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孔敏告诉记者,近期在接诊中发现,有一半的抽动症患儿患有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暴怒发作等,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