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脑梗后 便秘可能引爆“二次危机”

2025-09-02 15:04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脑卒中,这一因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致命风暴”,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型,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元凶。而在这场生死博弈中,一个隐匿的“第二战场”正悄然威胁患者生命——卒中后便秘。数据显示,22.9%~79%的卒中患者会遭遇这一并发症,其引发的血压飙升、二次中风风险,甚至感染性休克,正将无数康复者推向生死边缘。

  便 秘:潜伏在康复路上的“隐形推手”

  脑卒中后便秘绝非简单的“肠道堵塞”,而是神经损伤、药物副作用与生活方式剧变共同编织的“死亡之网”:

  神经通路断裂:当病灶侵袭大脑皮层、脑干或脊髓的排便中枢,肠道自主神经随即陷入混乱。迷走神经“罢工”导致结肠蠕动停滞,交感神经“亢奋”使直肠感知迟钝,患者便陷入“想排排不出”的绝望。

  药物副作用陷阱: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常用药物,可能悄然抑制肠道蠕动。研究显示,服用钙拮抗剂的患者便秘风险激增3倍。

  运动能力“停摆”:长期卧床让腹肌、膈肌沦为“摆设”,肠道推进力断崖式下跌。卧床患者结肠传输时间比常人延长48小时,粪便如“顽石”般滞留肠道。

  饮食失衡恶性循环:吞咽困难或认知障碍让患者远离蔬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脱水治疗则进一步抽干肠道水分,干结粪便与肠壁“如胶似漆”,形成难以突破的“堵塞闭环”。

  便秘的“红色警报”,从隐匿信号到致命危机

  脑卒中后便秘的“伪装术”令人防不胜防,需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典型症状: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如“羊粪球”、排便需“使出洪荒之力”甚至辅助手法。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