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聊城!

2025-09-03 15:24   中国新闻社

  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聊城,因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唯一实质性交汇城市,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燕赵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在此交流交融。

  这座被水滋养的鲁西古城,既有北方的豪迈大气,又带着江南的婉约灵秀。在抗战时期,更是鲁西北大地,乃至冀鲁豫地区一座不屈的堡垒。当硝烟散尽,那些回荡在城墙砖缝里的呐喊、流淌在运河波涛中的抗争,依然在诉说着聊城儿女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

图为东昌湖风光。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古城热血:烽火中的鲁西堡垒

  1937年,日军铁蹄踏碎华北平原的宁静,聊城也被卷入战火。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的范筑先,遂发动民众建立抗日武装,保家卫国。面对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撤退电令,范筑先断然拒绝,于同年11月19日发表“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著名“皓电”。

图为莘县王奉镇前耿楼村。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聊城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范筑先很快建立起一支6万人的抗日武装,开辟了30多个县的抗战局面,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8年11月,日军重兵围攻聊城。范筑先拒绝部下突围的建议,亲率部队与守城军民浴血奋战。城墙之上,大刀与刺刀碰撞出火花;街巷之间,手榴弹的轰鸣震彻云霄。最终,包括范筑先在内的700余名守城将士壮烈殉国。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