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山东|推动海洋生产总值迈向2万亿元 山东加快引育海洋人才
2025-09-04 09:53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山东实施产业创新人才“引聚计划”等五大重点举措——
引育并举,海洋人才加速聚集
今年8月,我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完成了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个科考航次。此次技术升级历时一年多,从电池、推进器、观测系统到应急液压系统等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完之后,‘蛟龙’号‘游’得更远了,‘看’得更清楚了,下海频次也升级到了一天两潜,2025年下潜潜次有望突破100次。”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说。
主持这次升级的正是丁忠军,他被评为2024年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现代海洋英才评选,青岛已连续开展了三届。2022年,《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出台,这是青岛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

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计划,每年遴选在海洋领域的高端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资金支持。不仅如此,青岛市还积极为来青岛创业的海洋人才找资金、找场地、找市场、找合作伙伴、找政策服务,解决海洋人才创业的后顾之忧。截至2024年底,青岛市涉海“两院”院士有22人,海洋人才总量达到37.65万人。
向海图强,人才为要。在青岛之外,山东其他沿海各市也不断推出各类人才政策,加速集聚海洋人才。
去年8月,“芝罘区海洋工程设计创新与合作港”正式揭牌,这是烟台市成立的首家海洋工程产业人才创新港,旨在集聚优质人才智力资源,为烟台全市海洋工程领域企业提供精准产业咨询及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