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王威:向全世界讲好潍坊故事

2025-09-04 11:10   海报新闻

  从角色共生到AI时代的生命叩问

  王威笔下的角色常与她共生共长,“我在作品中创作过很多角色,有些人由于不舍得随着小说的结束而斩断了联系,我会在下一个小说中,找到他,继续让他在里面生活。比如榆钱,她在《十三公里》《乐道里》都出现过,而且一直延续着她独有的生活线。”

  “与小说中的人物互相尊重互相热爱,共同成长,共同监督,爱他们,也爱自己,这就是我创作的基础。”王威表示。

  谈及未来,王威表示,一方面,持续挖掘地域文化,以《乐道里》《齐鲁天路》等作品勾勒历史肌理;另一方面,则将视角投向科技与人性,计划以AI为题材探索未来,深入地写AI在人类世界里,产生的更加深远的改变和意义。例如,去年创造的《羚羊》,讲述了震后青年用AI还原父亲和所有在地震中去世的人。最后却发现,真正的救赎是学会接受,接受惨烈的地震,接受眼前的万物消融,接受一切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事物。

  正如王威从苏轼《江城子》中体悟的“文学能跨越千年拉近人心”,她始终相信,写作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凝视——无论是小区流浪猫的母爱,还是潍坊街头放风筝的人群,“生活远比小说更富戏剧性,作家的使命,就是让这些被忽略的质感,在文字中获得永恒。”

  从童年捕捉每一行铅笔字的少女,到如今在地域与未来间架桥的作家,王威始终以细腻的笔触书写着人与世界的关联,“每个生命都应被尊重,无论是人、动物,还是一草一木。而文字,正是让这份尊重得以传递的桥梁。”

  作家简介: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